讲稿:第五次思修Pre-中国道德与中国理想——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道德部分)

前置介绍

(假如没有主持人,我第一个上去的话就说这些)

今天我组汇报的题目是中国道德与中国理想——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

我组的汇报分为四个部分:

  1. 道德,由我来讲

  2. 道德与理想的关系,由李嘉豪同学讲

  3. 个人理想,李沂桉同学讲

  4. 国家理想,方思童、朱冠宇同学讲

接下来我将依次讲三个部分,分别是:道德在《流浪地球》中体现出的几个特征,集体的道德,个人的道德。

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的剧情,我们马上开始吧。

道德在《流浪地球》中体现出的几个特征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百度百科

以上是道德的定义,那么“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一种社会约束力的存在,那么必然有其存在的目的和要维护的对象。

我们暂时将道德存在的目的理解为“维护社会当前秩序的稳定与正常运行”。

那么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当前秩序的稳定与正常运行呢?

那是因为,社会当前秩序的稳定与正常运行,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前提。

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又总是要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去前进的。

但是这个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内外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那么,道德的内容、标准、要求,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像在《流浪地球》电影中,人类面临太阳氦闪这样巨大的外部生存危机的时候,或者像大革命这样人类内部剧烈变化的时候,道德也会随之发生快速和剧烈的变化。

比如在《流浪地球》中涉及到地下城问题时,由于资源不足,人类的道德标准就发生了较为剧烈的变化,以抽签结果或为人类做贡献能力大小为标准决定谁能进入地下城生活和谁留在外面等死,这在过去的道德标准中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却成为了当前的最优解,新的道德标准建立起来,这种行为成为了新标准可以接受和认同的行为。

道德在变化,尤其是在历史上重大变革的时期,这是《流浪地球》所展现出的道德的第一个特征—— 变化性

道德确实在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为了适应新的情况,我们会否定一些过去的道德标准、建立一些新的道德标准,当然也会保留一些过去的道德标准。

而在变化的过程中,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会持有不尽相同的道德标准,对这种道德变化的反应也各有不同,这就是道德的第二个特征—— 差异性

(比如说马兆老师说:人死了就是死了,这就是现实;他认为数字生命既不合法、也不道德;但是图恒宇则反驳道:你没有资格定义什么叫做现实,这就是一种差异,一种对抗。)

而有了这样的差异,在道德标准的变化中,当一种新的道德标准取代旧的道德标准成为社会主流时,或者不同的道德标准在争夺领导权的时候,往往就要伴随着冲突和斗争,就像电影中一开始的那段背景介绍所讲述的:由于“移山计划”实施难度和代价巨大,对全球各国利益影响加剧,加上“数字生命计划”相关人员的运动;导致人类对于“移山计划”的态度分化和不信任加剧,不仅全球各地异见者的抗议不断,有些地区还爆发了暴力冲突,甚至有人企图破坏“移山计划”。在这个过程中,“移山计划”所代表的一套道德标准和“数字生命计划”所代表的另一套标准发生着激烈的斗争和冲突,成为当时主要矛盾的一部分。所以即使在人类需要团结一致去面对巨大危机,人类还是要维持着庞大的武备去提防、镇压、乃至消灭和自己有着不同道德标准的人类;在一种道德去争夺领导权的时候,它不能没有强大力量的保卫。

这就是道德的第三个特征—— 斗争性

在斗争的过程之中,人人都本着正义之名,都认为自己的道德标准是正确的,而当说服和争论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依靠力量来决一胜负。

但是仅靠力量来决一胜负,就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道德问题上绝对不能秉持着一种“成王败寇”的庸俗观点,仅仅法西斯式地用强力要求人民服从于某种道德标准,而这种道德标准不能经得起实际情况的检验,那么人民就不会打心底里认同这种道德标准,这种道德标准也就不会长久地存在下去。

这一点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当太空电梯受到破坏后,“移山计划”的实施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即使中国动用了举国之力去推动“移山计划”(这包括了通过舆论、外交等手段用强力去维持“移山计划”所代表的“确保更多人活下来”的道德标准),但是随着点火试验的DDL越来越近,人们的怀疑与日俱增;如果发动机试验失败,就将宣告“移山计划”失败,那么“移山计划”所代表的道德标准也就将随之彻底崩塌,因为它不能支持人类的生存,它不能经得起实际情况的检验;那么,人们就会转头去拥抱“数字生命计划”所代表的道德标准,因为它有可能支持人类的生存,然后又会有新的实践去检验它。

这就是道德的第四个特征—— 实践性

一种道德的稳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它能够符合当前的历史条件,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够支持起人类社会的秩序、运行、发展和进步。

p.s. 到时候做 PPT 的时候其实只要打出来上面加粗的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

集体的道德

接下来要讲的就是《流浪地球》中体现的中国道德,或者说,一些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观。

我们先从集体的道德讲起。

电影开篇就讲到,实行“移山计划”的原因,是“为了确保更多人活下来”,带着地球和全人类一起走,不抛弃任何一个个体,而不是选择可能存在极大不公的“数字生命计划”或者“方舟计划”,这就体现了中国道德观中安土重迁、普惠、大同的特点。这一点在之后月球碎片来袭,中国开放地下城供全体人民避难的时候也有所体现。

(在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数字生命计划”和“方舟计划”存在重大公平性问题)

而中国人的这种道德观,如果将它推而广之,扩展到全人类,那么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道德观,这也是电影中所极力宣扬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道德观强调人类在面临危机的时候要团结一致、互相扶持、共克时艰,而不是彼此猜忌、明争暗斗、不断内耗,在电影中面对月球坠毁危机的时候,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周喆直在联合国大会上展示了一根一万五千年后断裂的股骨,讲道:在一万五千年前,大腿骨折是致命的,只能等在原地,被野兽吃掉;但,这根股骨愈合了,它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因为在他受伤以后,有人为他处理伤口,有人为他提供水和食物,有人保护他,不受野兽的攻击。团结,延续着文明的火种。

此后,各国都拿出了自己全部的核武库,用于引发月核聚变以解除危机。各个拥核国家此时牺牲了自己的核威慑利益来换取人类整体的生存。

这就是中国式集体主义道德观的 A 面——集体不会抛下任何一个个体,要尽可能保障更多人更公平地受益;同时也强调在人类这个大集体中,内部的小团体,比如国家,不能搞只看自己利益的小团体主义,而是应该让渡出一部分自己的利益来换取更大的集体利益。

p.s. 我概括为:中国式集体主义道德观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道德观

个人的道德

而接下来讲到的个人道德,其实就是中国式集体主义道德观的 B 面,它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体要承担起自己在集体中的那一份责任,乃至为了集体利益而做出牺牲。

我们不妨来看看流浪地球中一些个体做出关键道德选择的情景。

有人说:一百年后的危机,和我们现在的人有什么关系,反正到那个时候我们都死了,为什么要现在的人为了未来的人牺牲自己的利益?

但是,危难当前,唯有责任,依然有人选择挺身而出。

这就是一种在道德内驱下的行为,这种道德内驱,是一种对于集体利益的责任感,比如说刘培强,在球1中选择牺牲自己自爆空间站来拯救地球,在球2中面对领航员空间站的乘员选拔,说出了那句“忠孝自古难两全”,这体现的就是中国式个人道德中的一种家国责任与情怀。

而图恒宇,即使在被淹死之前已经上传了自己的意识,实现了与女儿团聚的愿望,也实现了数字生命意义上的“永生”,但是他依然选择完成任务,重启了互联网,拯救了人类。这是另一种个人面对集体利益的道德——即使个人可以脱离集体而存在,但是个人依然会为了集体的利益考虑和奉献。

面对危难,道德可以成为一种人类的精神支撑,在道德的感召下,于是有了责任,为了承担起责任,于是有了勇气。

而人类的勇气,可以跨越时间,跨越每一个历史、当下、未来;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不论虚实,不计存亡。

谢谢大家。